湖南省湘潭縣人,原名彭得華,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縣石潭鄉烏石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飽受苦難,養成倔強、剛直的性格。1916年春,他懷著扶弱救貧的理想,投入湘軍當兵。1922年考入湖南軍官講武堂,曆任連長、營長、團長,參加了北伐戰爭。
1928年4月,在中國革命處於低潮的嚴重時刻,他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與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了著名的平江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 軍第五軍,開辟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同年12月,率領紅五軍主力奔赴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勝利會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曆任紅五軍軍長、紅 三軍團總指揮、紅一方麵軍副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陝甘支隊司令員、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紅一方麵軍司令員、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 令員、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紅軍前敵總指揮。在堅持湘鄂贛鬥爭、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作戰、二萬五千裏長征和紅軍到達陝北後的作戰中,指揮部隊打了 許多有名的硬仗、惡仗和勝仗,立下赫赫戰功,被譽為“紅軍之獅”。1930年7月,他指揮紅三軍團以8則人打敗國民黨軍3萬餘眾,一舉攻占長沙,創造了紅 軍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攻占一個省會城市的光輝戰例。
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中共中央軍委會前方分會副書記、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協助朱德率領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放手發動群 眾,廣泛開展遊擊戰爭,開辟了廣闊的華北抗日根據地。1940年朱德總司令回延安後,他全麵擔負起領導八路軍在華北敵後抗戰的重任,組織指揮了名震中外的 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振奮了全國軍民抗日激情,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在華北敵後嚴重困難的時期,他領導華北軍民粉碎了日軍與國民黨頑固派 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使華北抗日根據地成為抗日戰爭奪取最後勝利的重要戰略基地。8年抗戰,他有6年在抗日前線,為民族解放建立了豐功偉績。
解放戰爭中,先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直接指揮了解放西北的作 戰。從1947年3月起,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率部與強敵周旋於陝北黃土高原,經過浴血奮戰,以2萬之師粉碎了20多萬敵人對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保 衛了黨中央的安全,扭轉了西北戰局。繼而以風卷殘雲之勢全殲西北國民黨軍51萬人,解放了占全國麵積三分之一的西北五省廣大地區,為中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創 建了輝煌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