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縣(今醴陵市)人,原名李隆郅,1899年11月18日出生於醴陵縣陽三石一個破落地主家庭。先後就讀醴陵淥江中學、長沙長郡中學和廣益中學。經羅章龍介紹,響應“二十八畫生”征友啟事,與毛澤東會見。中學畢業後入程潛護國軍中當兵。1919年9月赴法國勤工儉學,積極參加留法學生的愛國運動。1921年春,同趙世炎、陳公培、劉伯堅等醞釀建立共產主義同盟,組織勞動學會和勤工儉學學會,成立華工組合書記部,為華工謀福利。同年10月,參與領導留法學生進駐裏昂中法大學的鬥爭,被法國當局遣送回國。12月中旬,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即被派回湖南,從事工人運動。1922年1月,在安源創辦平民學校和工人補習學校,發展黨員,建立中共安源支部,任書記。5月1日,成立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當選為主任。9月14日,和劉少奇等發動、領導了著名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罷工勝利後,當選為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主任,參與創建漢冶萍公司總工會。1923年3月,任中共武漢區委書記。1924年4月,任中共上海區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負責領導上海地區工人運動。創辦了工人補習學校,在小沙渡、楊樹浦、吳淞等地成立工人俱樂部和工人進德會。1925年2月,和鄧中夏等領導了上海日本紗廠工人大罷工。同年5月在抗議日本資本家槍殺工人顧正紅的鬥爭中,任現場總指揮。五卅慘案發生後,被公推為上海市總工會委員長,參與領導了五卅反帝愛國運動,並一直堅持在鬥爭的第一線。10月,與蔡和森等赴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第六次擴大執行委員會會議和赤色職工國際會議。
1926年5月,在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上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任總工會組織部長。同年9月北伐軍占領武漢後,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駐漢辦事處主任,代理全國總工會領導武漢政府時期的工人運動。1927年1月成功地領導了收回漢口英租界的鬥爭。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任中央工人部長。6月,在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上繼續當選為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7月12日,中央政治局改組,是5名常委之一。
大革命失敗後,與譚平山、鄧中夏向中共中央提出發動南昌起義的建議。南昌起義中,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革命委員會委員和政治保衛處處長。同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後,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赴香港重建廣東省委,恢複黨的工作,曾提出在廣大農村實行武裝割據,然後奪取廣州的戰略思想。1928年6月,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當選為中央委員,在中共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候補常委,任中央農委書記。1930年6月至9月,在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書長、宣傳部長期間,犯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被稱為“立三路線”。在1930年6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通過了由他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務的決議》(即《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製定了組織全國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和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主義計劃,使革命事業遭到重大損失。9月24日,瞿秋白、周恩來根據共產國際指示,主持召開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糾正“立三路線”的錯誤,結束了他在黨中央的領導。他很快認識並檢查了錯誤。1930年12月去蘇聯向共產國際彙報交代錯誤,羈旅莫斯科15年,受王明的陷害和蘇聯肅反擴大化錯誤的影響,曾坐牢一年多,甚至被共產國際停止黨籍。他多次申請回國參加抗日戰爭,均遭蘇聯內務部拒絕。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重新當選為中央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