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鄉縣(今湘鄉市)人, 原名成希賓,筆名舍我,1898年8月28日出生。他獻身於報業,先後創辦北平的《世界晚報》、《世界日報》、《世界畫報》和南京的《民生報》、上海與香港的《立報》、重慶的《世界日報》等多種著名報紙,是民國時期四大報人之一。
15歲參加新聞工作。1916年在《健報》上發表反對袁世凱的文章,被逮捕,後經友人保釋而幸免於難。流落到上海,在《民國日報》當過校對和助理編輯,結識了陳獨秀、劉半農等人。在北大求學時,曾與李大釗有交往。
1924年4月,他用僅有的積蓄200元創辦了《世界晚報》,報社全部工作人員隻有3個半一一社長成舍我,總編輯龔德柏,經理吳範寰,編輯張恨水是兼職。其時,北京市麵上常見的晚報已有17家,同業競爭很激烈。麵對這種情況,他毫不畏縮,迎難而上,把《世界晚報》辦出了特色。其一,抓教育新聞;其二,抓獨家新聞;其三,抓副刊;其四,抓銷路。1925年2月,創辦《世界日報》。該報的出版依賴官方的資助,而在言論方針上,他一直標榜:“對外爭取國家獨立、抵抗強敵;對內督促民主、嚴懲貪汙。”在大量的報道中反映了人民的呼聲。
1928年初在南京創辦《民生報》。該報是南京第一家小型報,按照"小報大辦"、"精選精編"的方針,"重視言論,競爭消息,廣用圖片",內容生動充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給當時南京報業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1934年5月24日,《民生報》因揭發了汪精衛的親信貪汙舞弊一案,得罪了汪派人物。汪精衛立即派人查封,並逮捕成舍我等人,派人威嚇說:"新聞記者和行政院長碰,總要碰得頭破血流。"他正色回答道:“我和汪碰,最後勝利必屬於我。因為我可以做一輩子新聞記者,汪不能做一輩子行政院長。"這體現了一個報人的正氣。
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創辦《立報》,並任社長。該報精選精編新聞,對重大事件報道毫不吝惜版麵。如對"七君子"事件,連續240天從各方麵作追蹤報道,伸張正義,大力宣傳"愛國無罪"、"抗日救國"勢在必行,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立報》停刊後,他到漢口與陳誠搭上關係,交往甚密,一度當上了軍委會政治部的設計委員,還被聘為國民參政員。1938年4月1日創辦香港《立報》。1945年4月,他在重慶組織了中國新聞公司,自任總經理,直接投資興辦的第一個企業——重慶《世界日報》創刊後,又自任社長。
1945年11月20日,北平《世界日報》和《世界晚報》同時複刊,由過去側重於教育新聞轉向。側重於軍事政治新聞和政治評論,附和國民黨當局。北平解放後,兩報偽裝進步,一麵刊登新華社稿,一麵又刊登中央社新聞稿,宣傳國民黨的假和談。1949年2月,兩報都被解放軍北平軍管會查封。南京解放後,他往香港,後定居台灣。在台灣創辦了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任校長。1967年當選為世界書局董事長。1991年病逝,終年93歲。
著有《獻身報壇六十年》等。作為著名報人,其辦報的經驗和教訓,是中國報業史應該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