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人,1881年3月20日出生。幼年從兄讀私塾,十分用功,打下國學基礎。13歲購得《柳宗元文集》,開始研讀柳文。17歲迫於生計,開 始教書。1901年青讀於武昌兩湖書院,與黃興同學,結為摯友,共組革命團體華興會。後到南京投考江南陸師學堂學習軍事,以圖報國。1903年5月被聘為 《蘇報》主筆,刊登章太炎《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和他自己的《論革命軍》等戰鬥檄文。《蘇報》被查封後,他又與陳獨秀創辦《國民日報》,印行《革命軍》、 《大革命家孫逸仙》等書。1904年因協助革命黨人被捕,得蔡鍔營救脫險。出獄後到日本東京,變為一個“苦學救國論”者,“以文學為鵠”,一邊攻讀英文, 一邊執教中文。1907年出版《中等國文典》一書。
1907年夏到英國攻讀政治、法律兼邏輯。1910年起在東京《帝國日報》發表大量文章,介紹西方政治學說,評論中國社會。武昌起義後,受孫中 山之約,輟學歸國,任同盟會機關報《民立報》主筆。1913年宋教仁被刺後,他南下北返奔波討袁事宜。1914年在東京與陳獨秀創辦《甲寅》月刊,發表一 係列政論文章。1916年任討袁軍軍務院秘書長。袁世凱暴亡後,他以參議員身份到北京,轉入學術界,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圖書館主任。1918年在北大講授邏 輯學,轟動學界。正因為如此,毛澤東稱讚他“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政論家”,“他的文章比章太炎的好讀,沒有那麼古奧、怪僻,也較梁啟超謹嚴而有條理”。
五四運動時期,他主張調和主義,主張新舊道路在調和中發展,與時代精神不合拍。同時,他又對封建政治大加撻伐,提出社會改革、民眾自治,又有其 進步的意義。1921年2月出國短期考察西歐政治製度。1922年任北京農業大學校長。毛澤東組織赴法勤工儉學時,他資助兩萬元。1924年以後,任北洋 政府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思想上趨於保守,文化上提倡複古讀經,形成一個以他為首的“甲寅派”,遭到魯迅、胡適等人的批判。1928年底攜眷出國,遍遊 英、比、德等國,譯書撰文。1930年回國,應張學良之聘,任東北大學文學院主任,講授邏輯與量子等課。九一八事變後,到上海掛牌當律師。抗戰後到重慶, 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兼教邏輯學,寫了4000首詩詞。1943年在重慶整理出版《邏輯指要》。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繼續當執業律師。1949年春被李宗 仁以社會知名人士邀為和談代表,到北京參與國共和談。談判破裂後,他與其他成員一道留京投向人民革命陣營。
新中國成立後,他長期致力於祖國統一大業。曆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館館長等職,從事中華文化遺產的整理和著述。 1959年9月,應中國人民大學之邀,在該校古代漢語教師進修班講授“柳宗元文選”,以講義為基礎寫成《柳文指要》一書。1973年5月,以92歲高齡自 告奮勇到香港聯係國共第三次合作事宜。在毛澤東的關懷下,周恩來作了周到的安排,由中國民航派一架專機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