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二南,学名培国,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市)人,1904年4月30日生于湘阴县唐家桥一个教师家庭。5岁入省立作民小学读书,少年时期就具有强 烈的爱国主义思想。11岁时在作文《拟御侮之策》中写道:“人人若有卫国之心即有御侮之策。”1915年初小毕业考入长沙省立第一师范附小高等 科,1918年秋考入长沙私立明德中学,次年转入长郡中学就读。五四时期参加湖南的进步学生活动。他怀抱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热切追求革命真 理,积极投身人民革命。1920年8月参加毛泽东等发起的俄罗斯研究会,赴上海外国语学社做留俄学习准备,并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是十月革命后中国最早赴苏俄学习的先进青年之一。1921年赴俄罗斯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 回国从事青年工作。1925年1月被选为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团中央组织部主任,后任团中央代理总书记、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团组织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加强团组织建设,实现团的青年化、群众化的建团思想。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还任团中央书记。他坚持真理,维护革命利益,对陈独秀右倾机 会主义进行抵制和面对面的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他出席党的八七会议,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受中央特派赴湖南指导工作。1928年参与中共中央领导工作,任中共中央常委留 守会议成员,参与对湘、鄂、赣、闽等省土地革命的指导,发展工农武装,提出“创造乡村割据”,将工农革命军正式改称红军。在党的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参 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安徽、上海两次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受到敌人的严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30年5月赴武汉任中共长江局常 委、组织部长兼湖北省委书记、武汉市委书记,在实际工作中抵制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1931年在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派往中央革命根 据地,历任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长、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央党校校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共中央局组织部长,参与领导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 和红军的组织建设及反“围剿”斗争,重视加强红军和苏区党的基层建设。1933年5月被派赴湘赣苏区工作,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领导组建红六军 团,开展对敌斗争。经过认真调查,弄清事实真相,为被“左”倾领导者错误打击的原湘赣省委书记王首道、军区总指挥张启龙平反。1934年7月任中央代表、 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部突围西征,完成了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进行侦察、探路的先遣任务。与贺龙部队会合后,任红二军团政委、省委书记、军区政委, 创建了新的湘鄂川黔根据地。1935年11月率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突围长征,任红二方面军政委。红二、四方面军会合后,坚决抵制张国焘的反党活动, 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为维护党的统一和红军的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委员,领导 全军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